他不相信有系统拖后腿的情况下,自己还能灭掉燕国,兼并蜀国,最后一统天下,登基称帝。
跟系统扯皮,还不如跟冯尚书多商议商议对策。
冯尚书最近也是火烧眉头了。两位皇子一直盯着他不放,搞得冯尚书做什么都不顺心。一边得防着他们给自己下套,一边还得给死掉的那批人扫清尾巴。几天下来,冯尚书分身乏术,整个人憔悴得仿
佛老了好几岁。
但是在面对祁桓的时候,冯尚书却事毫无脾气,甚至放言:“殿下只管放心,有老臣在,大皇子断然查不出什么。”
祁桓要的也就是他这份保证,不过他也不能让对方白替自己办事儿,是以提了几句冯英华跟即将出世的嫡子,毫不遮掩自己对嫡子的看重。
冯尚书要的就是这个态度。
两家的目光都落在冯英华的肚子上,一旦这胎是嫡子,来日就是祁桓不想争皇位,冯尚书都会豁出这条老命,亲自下场替他争。
冯英华在府中的地位水涨船高,安宁则意料之中地收到了忽视。祁桓如今心思都在外头,能分给后宅女眷的时间并不多。
大皇子等人在找祁桓的茬,宋陵也在频频谴责,讨要说法。
他当然知道这样不会对齐国皇室造成任何影响,只是想从中互市中获利罢了。事情是齐国人干的,烧了他们的太庙,总得给些补偿才行。
齐皇也是个要面子的,同诸位大臣商议一番后,决定还是出点血,先将这件事摆平。
否则燕国一直这样嚷嚷,他们实在是没脸。
齐国许诺会从燕国买入大量生丝、茶叶、土仪以及原先就定好的白糖。至于其中细节,可以前往互市细谈。
宋陵收到齐国的“补偿”后,才停止了源源不断的谴责,不过内部对齐国的声讨却一直未停,宋陵也不加约束,先任由其发展。
如今就连岭南人都知道太庙被烧,皇室被辱了,虽然他们并入燕国的时间并不长,但是谁能接受这样的耻辱?
余晋元等这段时间一直发了疯似的练兵,希望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。
对此,宋陵乐见其成,燕国人习惯了逆来顺受,没有什么血性,也不爱与人斗争,从前蜀国人便是拿准了这一点,才一再挑衅。
他们跟齐国早晚有一战,从前的隐忍只是因为国力不够,为保全自身不得不退让。但宋陵并不希望他们一直这样下去,到必要时刻,他们甚至得主动出击。
事情虽然闹成这样,但是光州也一样得去。
朝中倒是有人愿意代宋陵前往。去年陛下去过一回倒是没事儿,可是去年齐国人也没这么疯,如今有了矛盾,谁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更加偏激,他们以身犯险,总好过陛下被害。
宋陵一概没答应,不过为了叫朝臣们放心,宋陵将商议的地点从齐国境内的光州挪到了燕国境内的寿州,另带了足足三万军队,又让寿州一带的守卫随时听命。
宋陵知道祁桓只怕已经想要弄死自己了,但以他如今的势力,还做不到只手遮天。
且让他看看,这回祁桓跟那个系统又有什么把戏等着他。与其让他们在那边琢磨阴谋诡计,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给燕国来一下,还不如自己亲自会一会。
没多久,宋陵便叫人收拾好了准备交易的货物,这当然只是头一批,后面还有呢。这次他一定要给燕国谈一个大单子,齐国既然松了口,那他还客气什么?
宋陵启程第二日,祁桓也从长安出发了。
同行的还有大皇子。
事情查了这么久,但进展甚微,大皇子觉得留在长安也没有什么进展,干脆向他父皇求了一道恩典,直接跟着老三同行。
他要让那燕国那个糊涂皇帝明白,自己自始至终都是无辜的,一切都是祁桓做的局!他跟燕国,都是被算计的那个!
即便不能让燕国皇帝醒悟,至少也不能放任他们跟祁桓继续结交。祁桓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够多了,那再来一个外头的盟友,他跟老二还有什么好争的?
大皇子是奔着给祁桓拖后腿去的,祁桓被他恶心得不清,却又甩不开,到时候也就只能见机行事了。
京城中唯二让祁桓放心不下的便是冯英华的肚子还有安宁。
这回他没有带安宁,是因为不知寿州会发生什么,他不希望安宁与他涉险。临走前,祁桓也并未交代安宁什么,担心说多了会让冯英华记恨,在人前一直只关心冯英华。
冯英华抚着已经显怀的身子,余光瞥了一眼落寞的安宁,心中得意。再受宠,终究不及血脉牵绊。
一番交代后,祁桓才终于启程。
齐皇在听闻两个皇子离开后,忽然问道:“冯尚书在做什么?”
这话问得突然,但心腹太监却知道,陛下这是要对冯尚书动手了。这阵子冯尚书上蹿下跳,招了陛下的眼,之所以没发作,不过是因为时机不对。如今太子一走,正是收拾对方的好时候。
大太监道:“约莫刚送完太子殿下,陛下可要召见冯尚书?”
“朕就不见了,让刑部尚书并大理寺卿去审一审吧。”
至于理由,皇帝审罪犯还需要什么理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