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围在祁桓身边,铆足了劲想将祁桓劝回去。
“齐国大半的领地都被咱们给打下来了,
再使把劲就能打到京城。”
“是啊,京城才是最要紧的,燕国算什么?这地方不详,继续留在这里,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。”
众人七嘴八舌,但意思都一样,就是赶紧将祁桓劝回去。
到了长安,他们直接登基,昭告天下,齐国自此之后就换了皇帝,到时候该封赏的封赏,该发落的发落,总跟燕国计较个什么劲啊?实在是看不顺眼的话,等上个一年半载,他们改良一下火炮,就不信还拿不下燕国。
千言万语不过一句话,如今真不是时候。
祁桓也知道他们说的在理,更知道赶紧回撤才是应有之意,但他跟宋陵纠缠了这么久,中间还有系统在里头搅和,且系统又曾言之凿凿,他上辈子、上上辈子,无不是死于宋陵之手。起初祁桓也不信,觉得系统是逼他对宋陵出手才胡说八道。但这次征讨燕国失利,加上火烧太庙也出了茬子,倒让祁桓还是深信不疑了。
宋陵的确是他一统天下的最大对手。这回轻易撤退,来日再想南下对付燕国,便没有那么容易了。士兵们会下意识露怯,觉得打不了燕国,而宋陵也会成为他与系统永远都心结。
可望着众人,祁桓还是这份不甘心压在心底,沉重地点了点头:“就依诸位,先停战,继续北上,拿下长安城!”
众人对了一个眼神,终于如释重负。说实在的,只要不对上燕国,他们根本什么都不怕。他们这群人跟在祁桓背后,不就是为了攻进长安,挣个从龙之功吗?
第二日,祁桓便派使臣传达了停战的意思。
这阵子他们被打得灰头土脸,实在是不好看。使臣来时虽心中担忧,但又不愿丢了大国的气度,说话间依旧傲气十足。
宋陵好整以暇地望着对方:“难道你们主子以为,只要他开了口,燕国就一定会停战?”
这话问得几个使臣心里一沉。
这恰恰是他们最害怕听到的,燕国根本没有收手的意思。
为首之人这才矮下了气势,开始婉言相劝,力陈开战对燕国的影响,并且许诺来日他们新皇即位,将扩大互市,与燕国互通有无,并结为盟友,终其一朝都不会再起战事。他们觉得,这几个承诺的分量已经够重了。哪怕是为了燕国的今后着想,燕国皇帝也该尽快应下,谁会跟钱与和平过不去呢?
但不幸的是,他们的主子是祁桓。
祁桓不死,宋陵日夜不得安心。
这番话在宋陵听来可笑至极,他弄死祁桓,一样能跟日后的齐国互通有无,一样靠着火炮保证齐国跟蜀国百年之内不敢进犯燕国领土。
多说无益,宋陵对祁桓的人早已经没了耐心:“看来你家主子还是学不会求人,既如此,你们也不必回去了,等着你家主子过来赎人吧。”
宋陵轻飘飘地抬了抬手,左右侍卫立刻上前将几个使臣拿下。
当初燕国势弱,先皇与朝臣们受尽屈辱,如今祁桓求和,凭什么能理直气壮?就凭他是男主?可惜这个名头在他这儿行不通,别说男主了,天王老子过来求和的时候都得给他做小伏低。
几人拖下去时,还在指责宋陵对使臣动手,实在有违明君之道。
宋陵撇了撇嘴,在自己家里当个明君是应该的,对着外人,该昏庸的时候就得昏庸些,讲究那些礼义廉耻只会让自己左右为难。
比起当初蜀国、齐国对燕国做的,宋陵如今只是关几个使臣而已,他问心无愧。
使臣去了一趟便没了人影,祁桓叫人打听之后方知,他的人已经被宋陵关起来了,若要救人,还得给巨额的赎金。
宋陵狮子大开口,他自己倒是痛快了,却将祁桓膈应得不轻。
祁桓手头并不宽裕,他的钱还是地方上的富商大贾献上来的,用来充作军费可比赎人要划算得多。
即便祁桓钱真的多到烧得慌,一定要给,估计这笔钱也会打水漂。宋陵收了钱,却未必会放人。
祁桓是这么想的,其他人亦是如此。众人都默契地不再提那几个使臣,只当做没有这回事。
燕国想将他们扣留便扣留吧,来日真动手,他们还能顺势谴责燕国皇帝残酷不仁。而使臣们的牺牲也不是无畏的,新皇会善待他们的家人,若有后代,再给后代授个官,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了,多少人几辈子都换不回这样一个好机会。
议和不成,祁桓更是得撤。
他得在大部队遭燕国重创之前,先拿下长安。等他整合了齐国全部的兵力,到时候便无惧燕国的火炮威势了。
祁桓坚信自己一定能翻盘,尽管系统这些日子不见踪影,但对方说过,他是气运之子,整个世界都是围着他转的,只要他想,就一定能反败为胜。
别的事祁桓都可以不信,唯独这件事,祁桓必须深信不疑。
祁桓凭着这口气,转而挥兵北上,进军长安城,只留数万兵力应对余晋元等。
大皇子也正带兵跟不少叛军打得不可开交。
朝廷虽然没占上风,但是听了燕国的消息后,大皇子的嘴巴都快要笑歪了。
是报应吧?绝对是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