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啊,漕运,”海公公语气感慨:
“南方气候温和,一年可栽种两季,甚而三季粮食,加之京城在北,故而有了南粮北调,有了前朝开凿的这运河,运河初时只拓宽至淮水,那时,淮水才是漕运之重地。
后逐步南延,如今漕运之核心,也到了建宁府了。呵,若非建成道产粮多,靖王府何以有胆子与朝廷叫板?”
啧,老海你很懂嘛,在封建时代,兵权的关键就在于谁有足够的粮能养兵,靖王在这块的确资本雄厚……赵都安目光深沉:
“先帝时也知晓此处利害,故而在建宁府设漕运总督,统领漕运事宜,亦可插手兼管地方,乃是正二品的实权大员,比布政使实权都大的多。
此次,南方官员任免,便是那位名为宁则臣的总督屡次催促,才加快了进程。”
漕运总督宁则臣……这个名字在虞国官场上,也是个传奇。
据说,此人出身一般,二十岁时乡试及第,却三次科考都名落孙山,一怒之下,按照婚约入赘了临封的一个富户之家。大婚时,此人写了副对联贴在新房:
“身无半亩,心忧天下;读破万卷,神交古人。”
而后,身为一区区赘婿的宁则臣不知怎的与彼时的布政使结交,双方以书会友,成为忘年交。
而后,经布政使举荐,宁则臣结识了一大群地方大臣,往来交好之人,无一不是大人物。
直到近四十岁,地方爆匪患,人手急缺,宁则臣受临封知府之邀,以友人身份入官署相助,一举成名。
而后顺势入仕,又去河道对付水匪,处理地方事务,因行事风格强硬,被彼时虽糊涂,但还不算昏聩的老皇帝看重,提拔为漕运总督,以钳制南方豪族。
玄门政变后,女帝登基,宁则臣是第一批上表表忠心的地方官,故而,同为皇党重臣。
“你这次前来,他大概最欢喜。”海公公笑道。
赵都安纳闷道:“欢喜?他没听过我的糟糕恶名?”
海公公说道:
“这个总督与京中那些腐儒不同,只在乎能力,手腕,不怎么看重品行。你名声虽差,但这一年来的功劳是实打实的,这次又是来帮他,岂会厌恶你?”
哦豁,是个实干派啊……难得……赵都安点了点头,生出少许兴趣。
他对于这类不参与权术争斗,党派纷争,更不管头顶上的皇帝是谁,只一心做事实的官员还是很有好感的。
这一次入建成道。
赵都安只办三件事。
一个是为封禅做准备,不过这件事还不急,可以稍微往后放一放,在贞宝南下,抵达建成道前完成即可。
第二个,乃是考察本地官员情况,以及靖王的势力大概有多强。
第三个,也是最要紧的,便是协助漕运总督,将这边的地方豪族敲打一波,让这帮人消停了,之后再过来上任的新的地方官员,受到的掣肘才少,推行起新政才更容易。
也免得新官上任,一条命令推行不下去,还要面临糖衣炮弹的腐蚀。
不过这事还不好办,赵都安暂时还没个章程,准备等悄然进城,与总督见面,了解这边情况后,再定计策。
“大人,公公,该吃饭了。”
这会,身后传来下属的呼唤,与此同时,船上的灶房内,传出香浓的鱼汤滋味。
赵都安与海公公不再说话,转身往船舱里走。
甲板角落,浪十八站起身,走了几步,扭头看向蹲在船舷边,双手虚握成一个“望远镜”,抵在眼眶上,抻长脖子往远处眺望的霁月,好奇道:
“吃饭了。你看什么呢?”
霁月没动,依旧保持古怪姿态,说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