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我想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那根线,哪怕很细,也很轻。
>
>您说“主角不需要镁光灯”,
>但我希望有一天,也能像您一样,
>把灯光温柔地照向那些不该被遗忘的脸。
他把信贴在墙上,紧挨着那群孩子的画。
又是一个雪夜,驿站门铃再次响起。
进来的是个年轻人,背着相机,眼神坚定。
“林导,我是艺考落榜生。”他说,“但我还想拍故事。您这儿……还收学徒吗?”
林默看着他,仿佛看见十年前的自己??满怀热忱,却被现实一次次击退。
他起身,从柜子里取出一台旧摄像机,递给对方。
“不收学徒。”他说,“只欢迎同行者。”
屋外,雪仍在下。
而在城市的另一端,一位独居老人正摩挲着电视遥控器,反复回放《听见的脚步》片段。她的眼泪滴在相框玻璃上,映出已故丈夫穿着邮制服的笑容。
同一时刻,山区小学的孩子们正排练舞蹈。领舞的女孩赤脚踩在木地板上,动作轻盈如风。她闭着眼,脑海里浮现的是桥洞下那块白色幕布,和台下无数双亮晶晶的眼睛。
“这支舞叫什么名字?”老师问。
女孩睁开眼,微笑:“叫《我曾被看见》。”
而在林默的电脑里,那个名为“未完成”的文档仍在不断更新。最新一行文字静静地躺着:
>**《我所错过的那些清晨》**
>第三章:传承
>
>曾经我以为,记录是为了留下痕迹。
>如今我才懂得,它更像一颗种子??
>落入某个人的心田,某一天,会长出新的目光。
>
>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起镜头,
>不是为了成名,而是为了凝视,
>那么,这个世界终将学会,
>如何温柔地对待每一个默默行走的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