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波罗大喜,叩首道:「臣多谢陛下!」
李治道:「朕准备对倭国用兵,你和阿波伎两人,一起前往辽东,为我大唐水师观测天气,规避风浪,你们可愿意?」
阿波罗急忙道:「臣定竭尽所能,以报圣恩!」
他见阿波伎呆住了,赶忙拍了他一巴掌。
阿波伎这才反应过来,结结巴巴的说:「我,啊不,臣也一样!」
鸿胪寺官员忽然来报,说扶馀福信派遣使节道琛求见。
李治知扶馀福信是为耽罗而来,命张柬之应付。
张柬之来到馆驿,面见道琛,后者连连道谢,说感激大唐帮他们夺回了耽罗。
张柬之挑眉道:「道琛外使,耽罗已归属大唐,被划分为瀛州,我军兴师动众,并非为他人做嫁衣。」
道琛急道:「耽罗一向臣属百济,大唐地域辽阔,何苦要与我们争夺此小岛呢?」
张柬之不悦道:「耽罗臣属扶馀义慈,为他供应良马,我大唐打下耽罗,是为对付倭国,对你们也有益处。外使却来讨要,是以为我大唐好欺?」
道琛心中一惊,忙道:「不敢。」
张柬之道:「本官公务繁忙,外使还有别的事吗?」
道琛道:「义慈得宝女王相助,如今军力大增,将被我军打下的三座城池,又给夺了回去,还请唐军相助。」
张柬之道:「我军正在攻打倭国,你等暂且放缓进攻,固守为上,等我军回过头来,自会相助。」
道琛问:「不知上国何时攻打倭国?」
张柬之道:「此乃军事机密,告诉你们,恐又泄露,少陪。」拂袖而去。
耽罗位于倭国之西南方,占地两万多顷,其中一万多顷皆是牧场,正是屯兵之所。
李治下令营莱两州,将兵力粮草向耽罗集结。
一个月后,屯兵已有五万,就连熊津港的唐军也转移过来,只在熊津港留了一千守军。
刘仁轨也离开营州,带着姜恪丶刘仁愿等将领,驻扎耽罗。
阿波兄弟也被李治派来,协助大军在海上作战。
倭人探知情况后,极为惊恐,料定唐军必定大举入侵,将全国兵力,朝着九州筑紫国集结,抵抗唐军。
十月末旬,刘仁轨让姜恪丶刘仁愿为先锋,率领小股水军,前往九州筑紫国,攻打倭国水寨。
倭军探知唐军东向后,也派水军迎战。
两国在筑紫国五十里之外的海域上,发生几次小规模战争。
前面几次交锋,双方互有折损,不分胜负。
到了十一月初,刘仁轨见阿波罗兄弟测海之能果然不凡,每次出征,都未遇到大的风浪。
于是挑选一个好天气,尽起三万大兵,直奔九州。
中大兄得知后,让鬼岛川清率领三万水军迎战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