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及善道:「是的,上午辰时攻城,正午就攻下了北城门和城墙,下午申时左右,活捉扶馀义慈,剩下的百济军便投降了。」
李治听了后,说道:「百济人的军力,看来还比不上倭人。」
王及善道:「陛下,臣听金燕汇报,此城能如此顺利攻下,并非百济军战力太弱,而是姜恪将军的谋略。」
李治问:「什么谋略?」
王及善道:「当时福信攻打光州北门时,黑齿常之曾请命攻打西门,却被姜将军拒绝了。」
李治道:「哦?」
王及善道:「福信强攻光州的过程中,姜恪将军下令,唐军按兵不动,还让唐军穿上百济军的衣服。」
李治目光闪动:「接着说。」
王及善道:「等福信撤走后,姜恪将军亲自率领唐军,伪装成百济军,猛叩城门,结果城中的百济人措不及防,不到一个时辰,我军就攻上了城墙。」
李治道:「他是想让义慈以为,这次攻城的又是福信的军队?」
王及善道:「正是。我军战力与福信军天壤之别,姜将军示敌以弱,迷惑百济人,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。」
简单来说,就是福信的军队太弱鸡,姜恪故意让他先打,自已按兵不动,麻痹城中的百济军。
等福信撤走,他再伪装成福信部攻城。
守军已经习惯了福信那种低强度的攻城,自然大意,结果突然遇到凶猛的唐军,根本来不及反应,就被攻上城墙。
姜恪这一战看似容易,其实运筹惟,打的是一场心理战。
王及善道:「陛下,我军一日内打下光州,兵锋正盛,百济各地郡将,都来效忠,眼下是否一鼓作气,灭了福信?」
李治抬手道:「不,给姜恪传消息,让他退守熊津港,金燕和黑齿常之驻守光州,积累实力,等候命令。」
「是。」王及善低声道。
李治看了他一眼,道:「你心中想必很困惑吧。」
王及善道:「陛下如此布置,必有因由。」
李治缓缓道:「朕这样安排,其实是因为营州和莱州的粮草原因。」
王及善愣道:「粮草不足了吗?」
李治道:「这大半年来,战事太多,之前囤积在两州的粮食,已经所剩无几。」
「而且朕下了旨意,今年春耕的过程中,停止粮草调运,以免影响春耕。」
李治虽取消了役,但保留了兵役,军队有权召集民众,为其负责运送粮草。
这两年来,为了徵调粮草,已耗费很多民力,去年又发生旱灾,国库存粮已减少许多眼下虽得到倭国战争赔偿,粮食产量却是不变的,需得缓上一缓,让沿海民众喘口气。
王及善听了此话后,拱手道:「臣明白了,其实眼下缓一缓也好,正好让金燕建立根基。」
李治道:「福信眼下还是咱们册封的副都督,到时师出需得有名,你筹划一下此事。
+
王及善拱手道:「臣领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