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老娘把瑛子搂在怀里,叹了口气,"当年修水库时,你爹就说这是割肉喂狼。可那时候谁敢不听上面的?"
李大牛把锄头往墙根一靠,"要我说,咱们就该学学西洼村,也开几台拖拉机去他们地头转转!"
"胡闹!"张翠翠瞪了李大牛一眼,"你还嫌不够乱?今天支书都去了,会计都在,后屋大志哥都在,都没说什么?显得你了?"
张翠翠这么一说,李大牛也没办法,干脆把三妹家给的竹篮拿出来,去砍竹子不还得让人开拖拉机去?
李大牛提着竹篮刚走到屋后,正巧碰上支书五爷爷在巡视村道。老人眯着眼瞅了瞅他手里的篮子,"大牛啊,这是从你妹妹家拿来的?你这是要送哪去"
"哎,五爷爷,"李大牛紧走两步,"想去三妹家拉点竹子当柴火,正想找大叔商量哪天开拖拉机去呢,这个给我大叔用。"
五爷爷点点头,"拉竹子?嗯,对了,你是去给你妹妹家垒灶,是说好了弄竹子当柴火是吧?拖拉机?村里那台老铁牛这几天在修呢,"他忽然压低声音,"不过你要是肯拉半车青沙去换,我倒是能做主。"
李大牛眼前一亮。青沙可是好东西,砌墙抹缝都比普通沙子强,附近几个村盖房都稀罕这个。
"五爷爷,咱村的青沙汪不是说要留着防汛用吗?"
"防汛?"五爷爷哼了一声,"东村去年把泄水沟都堵了,今年夏天发水,全灌进咱沙汪里了,"他用拐杖指向东南方向,"现在汪底的沙都板结了,正好清出来。你明天带人去挖,记住——"老人伸出三根手指,"最多装半车,剩下的留着开春修渠。"
李大牛连连点头,转身就要往家跑,又被五爷爷叫住:"等等!你三妹夫家不是会编筐吗?跟他说,用这沙换,让他给咱村编二十个粪筐。眼看就要春耕了。。。。。。"
回到家,李大牛把这个好消息一说,全家都高兴起来。
李老娘拍着炕沿说,"青沙可比薄沙砬子强多了!前年西头老刘家抹墙,掺了青沙的泥浆,到现在都没裂缝。"
张翠翠却想到另一层,"大牛,咱是不是该多带几个人去?挖沙可是力气活。"
"放心,我已经想好了。"李大牛掰着手指算,"叫上大志哥、后屋的二嘎子,还有西头的建国。他们几个都有把子力气,完事每人分两捆竹子。开车的大叔,多给以捆竹子,柴油钱咱回来交给书记就行。"
第二天天还没亮,四个人就推着独轮车来到青沙汪。冬天的沙汪早已干涸,表面结了一层薄冰。李大牛用镐头砸开冰面,露出下面细腻的青灰色沙子。
"嚯!这沙真地道!"二嘎子抓了一把在手里搓了搓,"比供销社卖的水泥还细发。"
四个人甩开膀子干起来。挖到日上三竿,已经装满二十多个麻袋。李大牛抹了把汗,突然发现沙层下面有些异样,"你们快来看!"
原来沙层下半尺深的地方,竟埋着几十个圆滚滚的鹅卵石,个个都有拳头大,表面光滑得像抹了油。建国捡起一个对着太阳照,"怪了,咱们这儿都是黄土岗子,哪来的这般好石头?"
李大牛心里一动,"我听说早年间这地方是古河道,后来改道了。这些石头说不定是当年冲下来的,"他捡了几个装进兜里,"带回去给瑛子玩。"
装车时,五爷爷来监工,老人抓起把沙子看了看,满意地点点头,"成色不错。大牛啊,早去早回,赶天黑前把粪筐拉回来,"又压低声音,"路过东村机耕道时留点神,他们村最近在修路,专盯着咱村的拖拉机。"
果然,拖拉机开到东村地界时,几个青壮年拦在路中间。领头的是东村的民兵连长,叉着腰问,"李村的?拉的什么?"
李大牛跳下车,掏出包"大前门"递过去,"王连长,就半车青沙,去我妹妹破家换点竹子。"
王连长没接烟,探头看了看车斗,突然冷笑,"青沙?这是从青沙汪挖的吧?你们村支部就这么让你们拉出来?不是偷着干的吧?"
气氛顿时紧张起来,这时副驾驶座上的大志突然举起个麻袋,"王连长,我们五爷爷让给你村捎了点新鲜物件。"说着抖开袋口,露出里面圆滚滚的鹅卵石。
"这是。。。。。。"王连长愣住了。
"青沙汪底下挖出来的,"李大牛赶紧接话,"五爷爷说,东村老支书最爱收藏奇石,特意让捎来的。"
王连长脸色缓和下来,拿起块石头掂了掂,"倒是稀罕物。。。。。。"他挥挥手放行,又补了句,"替我们支书谢谢五爷爷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