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期间有些人,因为自己的努力或者幸运,站在了潮头之上。”
“这潮头之上是风光无限、诱惑无限,但也风险无限,就看如何把握。”
“看未来还远不如看过去那么清晰,激昂和困惑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。”
“下一步,等咱们国家完成了城市化,人口就会逆流向农村,避免了农村空心化。”
“展县域经济,有效利用农村资源,以点带面,共同富裕,这点才是我的初衷!”
“现如今的政客,全都将目光看向了城市,特别是工业化,其实这一点很不好!”
“广大的农村,无尽的资源,这么大的市场,咱们中江省要利用起来,要挥优势。”
“工农才是根本,要学会两条腿走路!”
祁同伟看向了远方,正如他老师所说的一样,坐上了这个位置,就要为百姓办事儿。
这是他的职责,也是他的责任!
“绿藤市的老百姓,要就业,要展,要吃饭,要工作,你李达康就是第一责任人。”
“而我的肩上,担着中江省几千万人!”
“咱俩肩膀上的担子,一点也不轻呀!”
祁同伟开口说道,这才离开了绿藤市。
“嘶~”
“高育良呀,高育良!”
“你倒是教了一个好弟子,我李达康自愧不如,自愧不如呀!”
李达康惊讶于祁同伟的大局观,殊不知,祁同伟就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那一个人。
正主就是他本人,他能不清楚嘛?
当初祁同伟种下的因,在今日收获了果。
祁同伟的布局,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,为了今天,他努力了很久,也等了十几年。
时间荏苒,又过了三年!
这三年之中,中江省一切照旧。
在祁同伟的带领下,中江省的经济飞展,一切全都在稳中向好的前进。
为了吸引人才,祁同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,把控房价,大力展农业和工业。
传统的经济模式下,政府极度依赖卖地收入,祁同伟有心控制,渐渐消弭了这个缺点。
在祁同伟的推动下,村村通,菜篮子等民生工程,在近几年陆续下乡入户。
家电下乡,乡村振兴等工作,也落实到了具体处,涌现出了一大批干实事儿的干部。
祁同伟喜欢提拔干实事儿的人,也经常来到基层一线走访,最喜欢搞四不两直。
种种条件加持之下,下面的人也学聪明了,此之谓,上行下效,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!
最近三年来,中江省的经济面貌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度提升,每年都在稳步上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