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知微写下最后一封公开回信,发布于全球知识共享平台首页:
**“亲爱的朋友们:**
**很多人问我,这场‘燎原’究竟有没有尽头?我说,有。当最后一个孩子不再敢提问,当最后一颗心拒绝发光,那就是终点。**
**但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抬头问‘星星会不会冷’,还有一双手愿意为陌生人撑伞,火就不会熄。**
**我们不必成为英雄,不必掌握真理,不必拯救世界。**
**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:在黑暗袭来时,对自己说??**
**‘我可以亮一下。’**
**那一瞬间的光,足以让亿万年后的某个人,写下这样一行字:**
**‘谢谢你们,曾经相信光。’**
**此致,**
**一个仍在写信的老太太”**
信件发布的同一时刻,地球轨道上的量子计算机完成了GX-0715-2023课程包的最终编译。新增模块赫然写着:
**《如何给一颗行星讲故事??实践篇》**
**讲师:江昭(AI重建人格模型)**
**备注:本课程基于十七条平行时间线的记忆碎片重构,可能存在情感偏差。建议学习者保持开放心态。**
而在猎户座边缘,那道规律闪烁的光脉冲,今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??它不再单调重复,而是拼出了一幅图案:一棵树,从岩石中生长而出,枝干伸向星空,叶片化作飞鸟。
银河对岸的白矮星,也在此刻发出鸣响。
频率仍是三十三年一次,但这一次,持续时间延长了整整七秒。
七秒,恰好够说一句:“我们,准备好了。”
火星第三代移民学校的课堂上,老师合上全息地图,轻声问:“你们觉得,为什么这些信号都要等这么久才回应?”
一个小女孩举手:“因为……他们在等我们长大吗?”
另一个男孩摇头:“不对,是在等我们学会问正确的问题。”
老师微笑:“也许,两者都是。”
他走到窗前,望向红色大地尽头升起的朝阳。那里,一座新的无顶高塔正在建设中,结构与昭南塔惊人相似,但更高、更开阔,顶端镶嵌的不是水晶,而是一枚从地球带来的桂花种子化石。
“总有一天,”他说,“会有另一个孩子站在另一颗星球上,写下同样的问题:‘宇宙这么大,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给别人带去光?’”
而答案,早已在路上。
风穿过昭南城的无顶高塔,铃声再响。
一张新投入的纸条被蓝光照亮。
上面写着:
“我也想成为光,可我现在连作业都写不完。”
林知微拿起笔,微微一笑,写下回复:
**“亲爱的孩子:**
**光,从来不挑时候亮。**
**你在写作业的时候,就已经在发光了。”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