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像消散。
林断站起身,眼中已有泪光,却不再痛苦。
“所以你现在明白了?”苏清璃轻声问。
“明白什么?”
“你一直在逃避的,不是过去,而是继承。”她说,“你是她儿子,也是新的忆匠。你烧掉忘川引,重建共忆场,点亮归名碑……你早就走上了她的路。”
林断望着破碎的铜镜,良久,点了点头。
“或许吧。”他说,“但我不是为了成为她而活着。我是为了让更多人,不必像我们一样,在遗忘中挣扎求生。”
当夜,两人点燃塔顶烽火。
火焰呈碧绿色,升入云端,化作一只展翅凤凰,飞向四方。
这是忆匠传统的最高信号:**薪火重燃,道统回归**。
***
一年后,中原腹地新建一座学院,名为“守忆堂”。
不分贵贱,不论出身,凡愿学习记忆之道者,皆可入学。课程不限技艺,更重心性??讲述历史、倾听故事、辨析真假、守护良知。
林断并未出任山长,但他每月都会来一趟,讲一堂课。
没人知道他何时来,只知每逢风雨之夜,学堂门前总会多出一本手抄笔记,封面题字:
>**《记忆七诫》**
>一、不篡改已知之事。
>二、不隐瞒应知之痛。
>三、不强迫他人记住。
>四、不轻视微小之忆。
>五、不忘牺牲者之名。
>六、不惧真相之重。
>七、永信记忆之光。
学生们称他为“无相先生”。
有人说他瞎了一只眼,有人说他早已死去,只剩执念游荡人间。
只有苏清璃知道,他还活着,只是越来越虚弱。忆瞳反噬的黑纹已蔓延至心脏,每使用一次力量,寿命便缩短一分。
但她不说,他也不提。
某个冬夜,大雪纷飞。
林断再次来到归名碑前,发现已有数人在此祭拜。一对夫妇带着孩子,正指着碑上名字诵读:“这是我们的曾祖父,他在饥荒年开了粮仓,救了全村人……”
孩子仰头问:“爸爸,为什么以前没人告诉我们?”
父亲答:“因为他们怕我们记住太多,会难过。”
孩子想了想,认真地说:“可如果忘了,他就真的死了。”
林断转身欲走,却被一声呼唤叫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