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守钟人必须牺牲自我,困于楼中;可林念不同,他答完了九问,却没有留下。当他走出钟楼时,身形依旧清晰,气息平稳,仿佛从未经历生死考验。
“你不该能离开。”林昭拦在他面前。
林念仰头看他,眼神清澈:“你说过,只要还有人愿意做梦,愿火就不熄。我没想当守夜人,我只是……不想让大家再哭了。”
林昭怔住。
是啊,历代先祖都将“守护”定义为“牺牲”,可谁规定,不能换一种方式?
或许真正的长生世家,不该建立在不断的失去之上,而应生长于不断的归来之中。
他笑了,眼角皱纹如刀刻。
“去吧。”他说,“带着这枚断钥的印记,去告诉世人??钟楼仍在,但它不再需要一个人永远被困其中。”
林念点头,转身离去。
雨停了,云开月明。
同一时刻,全国七十二处林氏分支祠堂同时感应,族谱齐齐发光,自动写下新训:
>**“自第十代起,守钟不限一人,不限一地,不限一生。凡心中有愿、手中有火者,皆可为归路人。”**
消息传开,四方震动。
有修士嗤笑:“荒谬!区区小儿妄改祖制!”
可当晚,其宗门护山大阵突然失效,一头百年妖物闯入,屠戮三代弟子。危急关头,一名流浪少年持笛而来,吹奏不成调的曲子,竟引动天地共鸣,钟声遥响,妖物当场崩解。
有人认出那笛声??正是林氏禁曲《归心引》。
又有边陲小镇遭瘟疫肆虐,百姓濒死,忽见一白衣童子踏雨而来,掌心燃火,触碰病患额头,疫毒尽消。问其姓名,只道:“我姓林。”
更有传言,西北戈壁出现移动钟楼虚影,凡诚心祈愿者,可见亲人心相,得慰平生。
十年过去,林念足迹遍布九州,身边渐渐聚集起一群年轻人??他们未必出自林家,却都曾在梦中见过那座钟楼,都曾在危难之际听见一声轻唤:“你还记得吗?”
他们自称“归路人”。
而林昭,依旧坐在钟楼之中,白发垂肩,目光温和。
他已经不需要再以血饲钟了。新一代的愿火足够炽热,足以支撑封印千年。他所做的,只是偶尔指点迷途者方向,或在深夜吹一段笛子,提醒那些远行的孩子:家还在。
某年冬至,林念重返钟楼,带来一本亲手抄写的册子??《愿火纪事》,记录每一位归路人的事迹。
“爷爷说,历史不该只记胜利者。”他笑着说,“我也想让后人知道,曾经有人不怕黑,是因为他们彼此照亮。”
林昭接过书,轻轻抚摸封面,忽然问道:“你觉得,第十钟什么时候会响?”
林念望向窗外风雪,轻声道:“当所有人都不再等待神明,而是愿意成为光的时候。”
林昭笑了。
风穿楼阁,铜铃轻响。
第十钟尚未响起,但人间已有希望。
只要还有孩子愿意做梦,只要还有人敢于选择,那么??
**终焉非终,愿火不熄。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