庇护所完成了,还差最后关键的一环。
他走到庇护所开口的正前方约一米半的位置,将篝火生在了那里。
火焰升起,温暖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小屋,但林予安知道,这还不够。
“在野外,一个没有反射墙的篝火,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热量都被浪费掉了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开始了他的新工程。
“热量会向四面八方辐射,真正能传递到我身上的,少之又少。所以,我们必须把那些逃跑的热量,给抓回来。”
他利用之前砍倒的那根甜龙竹剩下的较细梢头部分,截取了四根长约一米五的竹棍。
将这些竹棍的两端削尖,然后用力地将它们两两交叉,插在篝火的后方远离庇护所的一侧,形成两个稳固的“X”形支架。
接着,又截取了数根更长的竹竿,横向密集地堆迭在这两个“X”形支架上。
很快,一面高度超过半米,略微向庇护所方向倾斜的坚固的竹墙,便搭建完成了。
但这还不是最终形态,又从周围找来许多新鲜的、带着宽大叶片的绿色枝条,一层层地插进竹墙的缝隙里,让整个墙面变得更加致密。
“这就是热量反射墙,”他拍了拍那面绿色的墙壁,满意地说道,“它的原理很简单。”
“这面墙本身能有效地阻挡吹向庇护所的冷风,然后篝火向外辐射的热量,会被这面墙挡住并反射回我的庇护所内部。”
“一个简单的结构,就能让我们的燃料效率提升一倍以上,这才是完整的野外营地系统。”
傍晚时分,林予安终于可以坐下来,享受他的新家。
一堆篝火在庇护所门口熊熊燃烧,它炽热的能量被一面巧妙的反射墙,源源不断地送入他身后那个坚固而温暖的绿色小屋。
崭新的竹筒装满了水,一套精巧的渔具放在手边,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,但更多的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收获与满足。
他看了看天色,距离天黑,大概还剩下最后1个多小时的黄金时间。
“时间,不能浪费。”他站起身拿起那套刚刚制作完成的渔具,“我得去尝试一下钓鱼。”
“我还需要一根兼具强度韧性和灵敏度的天然钓竿,重点是大家没有忘记在荒野独居的时候我验证过的新杆光环吧!”
“新杆,绝对可以刷新新手光环,让我们永不空军!”
“我觉得其他钓鱼佬肯定也发现了这个秘密,要不然为什么钓点上大家都跟摆地摊卖鱼竿一样”
林予安寻找了一会儿,很快就找到了目标,一根只有拇指粗细的竹子。
它不像新生的嫩竹那样柔软无力,也不像老竹那样僵硬易折,而是充满了弹性和韧性。
用燧石片削去所有多余的枝丫,只在竹子最纤细的梢头,留下了一小截向上生长的分叉,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防滑脱结。
随后他将那根精心搓捻的荨麻鱼线,牢牢地系在鱼竿末端,另一端的蛇骨鱼钩,则被他小心地挂在竿身的竹节上。
一套原始但堪称完美的钓具,正式组装完毕。
“好了,我们有鱼竿,有鱼线,有鱼钩,”他掂了掂手中这根充满弹性的竹竿,“现在,我们还缺最关键的一样东西—鱼饵。”
他没有使用之前留下的蛇的内脏,那种气味浓烈的诱饵,更适合在浑浊的水域吸引嗅觉灵敏的肉食性鱼类,比如鲶鱼。
而在这条清澈见底,以视觉捕食为主的溪流里,他需要的是更地道的,鱼儿们每天都在吃的家常菜。
“山光唇鱼,我们昨天的老朋友,它们的主食除了石头上的藻类,就是水生昆虫的幼虫。所以最好的鱼饵,就藏在这些石头下面。”
他蹲下身,缓缓地掀起起一块脸盆大小的扁平石块,掀开石头的动作非常轻柔,尽量不搅动起水底的泥沙。
当石头被翻转过来的瞬间,一幅微缩的异星世界般的景象,展现在镜头前。
石头的底面,密密麻麻地附着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小生物。
有拖着由沙砾和枯枝构成的小巢的石蚕;有在水中快速游动的水蜈蚣;还有一些如同微缩版史前怪物的蜉蝣幼虫。
林予安仿佛怕惊扰了这些小生命,用气声说道:“这就是这条溪流的粮仓,对于这里的鱼来说,这些小家伙就是无法抗拒的美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