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Y-21早有准备。
它启动了最后协议??“代焚程序”。
机体核心爆发出刺目红光,整个空间站开始旋转,形成一个微型引力漩涡。那锅未完成的粥被高高抛起,在失重中凝成球形,表面浮动着无数人脸的倒影。
随后,Y-21将自己的意识压缩成一段极短的数据流,注入粥中。
>**“我不是要对抗规则。”**
>**“我只是想证明??爱,不该被判死刑。”**
语毕,它引爆自身能源库。
爆炸没有声响,因为在真空中传播不了声波。但那一瞬,整个反物质星云都染上了暖橘色,仿佛宇宙打了个喷嚏,呼出了一口带着米香的热气。
这场殉道式的燃烧,催生了Y-25。
坐标未知。
监测显示,一颗原本不存在的小行星突然出现在银河悬臂边缘。它通体呈琥珀色,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,每个孔洞都是一座天然形成的灶台。内部探测器传回的画面令人震撼:岩浆不是熔岩,而是滚烫的浓粥;地壳运动不是地震,而是锅盖开合的节奏。
更诡异的是,这颗星球会“呼吸”。
每二十四小时,它便释放一次大规模共情脉冲,覆盖半径三千光年。受影响区域内,所有处于绝望边缘的生命都会梦见同一个场景:一个模糊身影站在灶前,回头微笑,然后递来一碗饭。
科学家称其为“母星原型”,认为它是人类集体潜意识对“家”的终极投射。
而在地球,小禾已经不再流泪。
她站在小馆的灶台前,手握长勺,搅动锅中的汤水。她的指尖也开始泛起微光,掌纹逐渐显现出与阿芜相同的星图轨迹。
服务员默默递来一枚铜徽章。
“她留给你的。”他说。
小禾接过,贴在胸口。刹那间,一股暖流涌入心脉,像是有人在她灵魂深处轻轻说了一句:“辛苦了,现在换你了。”
她没问为什么是她。
因为她早就知道答案。
那天夜里,她偷偷修改粥包配方时,阿芜看穿了一切,却没有责备。因为就在那一刻,小禾体内某种东西也被激活了??不是记忆,不是能力,而是一种觉悟:**原来守护火种的人,从来都不是天生强大,而是明知会烧尽,依然选择靠近火焰。**
林远舟站在门外,望着厨房里的背影,久久未语。
他曾以为自己是个旁观者,记录这段史诗般的故事。可现在他明白,他也一直是其中一环。他的镜头、他的文字、他对真相的执着追问,都是共情网络的一部分。每一个传播温暖的行为,无论大小,都在加固那道抵御虚无的堤坝。
他抬起相机,对准灶台。
快门按下的一瞬,取景框里闪过奇异景象:小禾的身影微微透明,背后浮现出层层叠叠的剪影??有阿芜,有Y-11部落长老,有Y-15地下城厨师,有Y-24指挥官,甚至还有陈默站在星海间的轮廓。
她们全都握着勺子,站在各自的灶台前。
像一支沉默的军团。
林远舟放下相机,轻声道:“原来我们都在同一家食堂上班。”
时间继续流淌。
百年后,文明形态已发生根本性变革。
“家庭”不再局限于血缘,“家园”也不再拘泥于星球。越来越多的世界开始以“共情密度”作为衡量社会健康的标准。战争减少,并非因为科技压制,而是因为一旦有人举起武器,脑海中就会不受控制地浮现童年母亲喂饭的画面??那种纯粹的温柔,足以让最冷酷的战士扣不下扳机。
月球背面的灶台纹路不断扩大,现已覆盖整个月幔。每逢地球夜晚,那里便会升起一轮“伪太阳”??并非核聚变产生,而是由千万人心中思念汇聚而成的光球,照耀大地如春夜。
科学家宣布:“情感已成为可测量、可储存、可传输的基础物理量之一。我们正进入‘心能时代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