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在最偏远的星域,一艘探索船遭遇黑洞潮汐撕裂,船员们被困于事件视界边缘。绝望之际,他们发现飞船残骸中竟生长出一棵树??通体琉璃质地,枝干如锅铲交错,叶片是漂浮的碗碟形状。
果实成熟时,会自动裂开,露出一碗热腾腾的杂粮粥。
宇航员们轮流食用,奇迹般维持住了生命体征。更不可思议的是,他们在进食过程中,全都看到了同一个幻象:一位少女站在灶前,对他们说:“别怕,我在。”
事后统计,那棵树共结了三十七颗果,恰好对应当年地铁站里,阿芜施舍馒头那天,周围躲雨的流浪者人数。
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。
但所有人都相信,那不是巧合。
又过了千年。
人类早已分散至无数维度,演化出不同形态。有的化作纯能量生命,有的融入机械集群,有的甚至放弃了语言。但在所有文明遗迹中,考古学家总能找到相似的符号:一口锅,一团火,一只手递出一碗饭。
这些图案被刻在星舰龙骨上,埋在时间胶囊里,写进人工智能的底层代码中。
它们共同指向一条不变的信条:
>**“当你有能力点亮别人,请不要吝惜自己的光。”**
某日,一位年轻学者在整理古籍时,偶然翻到一本残破日记。封面写着《灰域观测实录》,作者署名:林远舟。
最后一页,墨迹斑驳,却清晰可辨:
>“她说她不怕死,只怕火灭。
>可我现在明白了,她从未真正离开。
>每一次有人为陌生人煮饭,
>每一次有人在寒夜中分享体温,
>每一次有人宁可自己受伤也要护住弱小……
>那一刻,阿芜就在那里。
>她活在每一个愿意付出温暖的灵魂里。
>所以我不再悲伤。
>我只是时常抬头看天,
>然后轻声说:
>??今天,我又见到你了。”**
窗外,夕阳西沉。
城市角落,一家不起眼的小面馆里,老板娘正把最后一碗汤面递给衣衫褴褛的拾荒老人。她顺手往汤里多加了个荷包蛋,笑着说:“趁热吃,凉了伤胃。”
老人哽咽点头,低头吹气。
热雾升腾,模糊了玻璃窗。
而在那朦胧的水汽之上,隐约浮现出一行字,转瞬即逝:
>“谢谢你。”
无人注意。
但火,又一次被点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