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说得越深,大皇子的脸色也越黑。他不得不不承认,之前是他想的太简单了。
从宋陵这儿回去后,大皇子便也收拾东西准备回京。
趁他病,要他命,他不能给老三松口气的机会。
宋陵目送大皇子离开,反正生意谈成了,定金也到手了,有大皇子盯着,后面的回款肯定也不成问题。
赚这么一回,近一年财政支出都不用愁了。
至于齐国的是,宋陵也还关注着。他虽然预料不到事态会如何发展,但也跟大皇子一样,会借着这次的机会,狠狠踩祁桓一脚。
不仅如此,宋陵还写信给泰安郡主,想让她说服蜀国太子与蜀皇,趁机给祁桓泼脏水,再趁机往齐国布置势力。
反正都已经乱成这样子了,不如再更乱一些,他相信泰安郡主能说动这两人。
没两日,就在宋陵跟诸怀盘算着这个月收入时,陈知玄忽然向宋陵请辞。
目的不定,归期不定。
宋陵不解地看向对方:“为何突然要走?我本来想带你去岭南的。”
“我有一友人出海归来,我想去见见他,顺带商议一些事。”
商议的,自然是如何将系统从祁桓身上剥离开。还有……陈知玄隐晦地看向宋陵身旁的不明物,这个东西跟祁桓身上的相差无几,虽然他给燕国带来了变数,但终究不是什么好玩意儿。
若有可能,最好一并弄死。
但愿他此行一切顺利。
诸怀还不知道自己被盯上,还有心思同宋陵说笑:“你们燕国这位国师也太散漫了,靠他能成什么事儿?”
第64章筹备
陈知玄赶在所有人动身前离开,一路轻车简行,所带不过宋陵拨给他的十余侍卫而已。
若非宋陵要求,陈知玄连这些人都不愿意带。他独来独往惯了,身边跟着人反而不习惯。
但宋陵不管,若是没人跟着,他怕是一年半载都收不到陈知玄的消息。办事的时候还得担心陈知玄的安危,想找人都不知道从何处寻起,这感觉也太糟心了。
陈知玄的离开并未引起多少注意,反正已经有了一个礼部尚书俞忠在前面做例子,知道真相的不会过问俞忠的下落,不知道真想的,以为这是陛下派他出去做什么要紧的任务,昨晚自然也就回来了。陈大人想来也是一样的。
不出两日,宋陵也收拾收拾准备南下了。
寿州太守张凤麟带队将陛下一路送出了州城。
宋陵也不想这样劳师动众的,但寿州百姓过于热情,官府为了保证宋陵的安全,不得不全程紧盯。
等终于将陛下送走,寿州一众官员甚至感觉蜕了一层皮。
陛下平安离开,固然解决了一桩大事儿,但是等到百姓结伴散去后,却又觉得冷清。陛下留在寿州的这段时间,不仅带来了许多光州百姓,更带来不少富商大贾。
这些人出手阔绰,让寿州百姓跟着得了不少便宜。每回陛下过来,寿州都要跟着热闹许久,甚至让人有种错觉,好像他们寿州一直都是这般富庶。可这份热闹,马上也会随着陛下的离开而归于平静。
张凤麟听到有几个官员在窃窃私语,说是羡慕那些京官,可以一直跟在陛下身边,更羡慕杨文和等人,陛下出行也都带着他们,真好。
张凤麟哭笑不得,但他心里也是羡慕的。在陛下身边办差,好与不好陛下都会看在眼里,往后若有可能,他也想去陛下身边。
前往岭南不必带多少军队,先前带人是为了防着祁桓等人,如今就没有这个必要了,人太多反而是个累赘。宋陵在半路上便让多数士兵返程,只带了一批人一路疾行,赶到岭南不过十多日。
余晋元等人日日盼着陛下过来,可陛下真过来,一个个又慌了。
在此之前他们毫无准备,也压根没收到陛下前来的消息。即便过来,之前也该半个月后吧,寿州与岭南毕竟隔着那么远的地呢。
宋陵来得叫所有人都毫无防备,但他换上便装进入军营时,才跟余晋元碰了面。
余晋元还没想好是怎么做,就听陛下已在吩咐他:“先带着看看士兵操练情况。”
已经打好腹稿的余晋元最终什么好听话都没说出口,行吧,陛下不吃这一套,正好他也不擅长说。
余晋元领着陛下去了校场,眼下正值晌午,士兵们正在操练,等念完了就可以去吃午膳了。
余晋元治军向来严谨,兵卒们即便着急吃饭,也不敢怠慢松懈。
一招一式,拳拳生风,美中不足的是,大多士兵没有趁手的武器,许多人平常使的都是耕地用的农具。
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即便朝廷多番资助,可是燕国终究国力微弱,没办法一下子拿出来太多的钱。日后即便钱到位了,也没有足够的铁来锻造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