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即便手持农具,士兵们也都认真以待。真上了战场,农具也是能杀人的。
宋陵站在高处,一眼扫过便知道军容军貌了。虽然不知道齐国军中是什么模样,但宋陵有自信,他们燕国的兵并不差。若是装备得当,兴许还能很齐国一较高下。
岭南与江南百姓个头大都不高,体格也并不魁梧,但在军中练久了,便显得尤为精炼,且余晋元同杨素等人治军有方,军中并不见散漫之风。
待余晋元解释清士兵操练流程后,杨素也从旁补充:“士兵们上午操练,下午务农,陛下叫人弄出来的农具挺好用,不管是开荒还是耕种,都极为便利。”
岭南一代缺少耕牛,开荒的时候只能用人力,那些木制的工具固然没有牛好用,但是已经大大节省了人力。
而他们军中,最不缺的就是人。
看了两刻钟后,宋陵才随余晋元等离开,准备去考察屯田。
士兵们并非一无所知,只是方才操练时不敢说话,等中午吃饭的时候才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:“方才余将军跟杨将军是过来盯梢了吧?他们站得远,我看得也不是很分明。”
有眼神好的立马就点了点头:“准没错,就是他们俩,其他几位将军也都过来了,一个不落。”
众人感慨,今儿到底是怎么了,为何来得这么整齐?需知这两位将军都是个大忙人,像操练这种事,两位将军都是轮流着来守的。
也有人默默地扒拉着饭菜,他们眼神更好,不仅看到了余、杨二位将军,甚至还看到了两位将军对一个便衣的年轻人耐心讲解。
杨将军且不说,人家就是兵部出来的,那是朝廷的人,可余将军从前可是造反起家,明晃晃地跟朝廷对着干。
能让他摆出这幅态度的,那位身份是什么,不用多说。总而言之这段时间得注意着些,不能闹事,也不能让别人闹事儿。
看不出来的照旧练兵种地,看得出来的也很有眼色,默契地只作不知。
人家都穿着便衣,肯定是不想泄露身份,若是传出去,在军中闹得满城风雨,到时候追究起来便是他们的罪过了。
宋陵几乎在外头待了一整天,等到傍晚,士兵们收拾好农具,陆续从屯田返回家中,宋陵也才折返回去。
岭南屯田的进度超乎寻常的顺利,这仰赖于当地气候适宜,军中又有粮种支持,只要开荒便不缺种子,日后还能攒下家中的口粮。
照这个进度,两三年内他们的粮食储备便能赶上齐国。
可宋陵没有时间了。安歌前些日子捎了口信回来,齐国东宫彻底乱了,祁桓回程后想从中斡旋,保住冯尚书一家,但收效甚微。
祁桓倒霉固然是好事,但宋陵怕就怕祁桓被逼到绝境,彻底疯了,更怕奇怪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。为了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,宋陵必须加快进度。
他来岭南,就是为了解决后续的所有事,并且让所有人做干随时迎战的准备。
一路无话。
余晋元疯狂给杨素使眼色。方才他们不是都表现挺好吗,操练的时候陛下也连连点头来着,明显是满意的,怎得一天下来反而神色落寞起来?
他跟杨文和没关系,不好意思开口,杨素可是杨文和带出来的兵啊,他就不能帮忙问问?
杨素不自在地转过了头,陛下情绪低落,他估摸着杨大人也不会知道。且陛下向来胸有丘壑,他想的那些事情,旁人即便知道也很难帮得上什么忙,还不如等陛下自己琢磨透了,回头给他们发派指令,他们照做就是。
可余晋元不知道这些,他跟刘晦似的。一心想给宋陵排忧解难,好证明自己比那些京官强,只有自己才能做陛下的左膀右臂。
等回去后,余晋元还在暗暗试探宋陵的心思。
试探一晚上,什么也没探出来,反倒被杨素笑话得不行。
宋陵花了一晚上
的时间捋清楚,重新给岭南军中列了一项开支预算,第二天一早就叫人送去了户部。
这次的军费开支比以往多了许多,若是按照正常流程肯定会引起非议,所以宋陵直接送给吴乾,他相信吴乾会明白他的意思,协调各方妥善办成这件事情。
吴乾抠门归抠门,必要的花销却一点都不会节省。
至于岭南的兵力,还是不够,如今满打满算加起来也不过九万多兵力,再添上江南一带的,也不够狠齐国抗衡。
宋陵将余、杨二人叫来,丝毫没有含糊,直接下令扩军,即刻便开始筹备。
这般着急,叫二人听得头皮一紧,难道是前线有战况了?
宋陵打消了他们的疑惑:“暂时没有摩擦,但若是齐国的事情解决不好,兴许很快就要起战事了,为应对不时之需,扩军迫在眉睫。”
余晋元虽然不明白齐国究竟发生了什么,但只要陛下还信任他就足够了。军中的事,交给他们准没错!
招兵练兵的事情可以交给别人,但是武器这些,还得宋陵自己想办法。
诸怀不许他将铜带回来,寻常好一点的金属制品也被拦截下来,但那些卖相不好的废铁却被排除在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