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都是良民,都有一颗善良的心,再怎么没吃的,也不能强抢豪夺别人的财产不是。
我这一次到陕西来,目的就是要出关到赛外去,开发塞外河套地区,修复古开平城,在那里大家可以重新开始生活。
最早的那个开平城,大家应该都知道,那里地广人稀没什么人,只要愿意到那里的百姓,多的是土地可以耕种。而且只有正常的税收,不会有佃租,而且你们的安全还由我们来保护。
在这里不妨告诉乡亲们,我们带的有一些特殊的粮种,高产耐旱,生长时间短,就算是入了秋也可以再种一茬,就算没有长成也能吃,不会因为没成熟而影响食用。
我带的粮食能供一万五千人吃五个月,五个月后新作物成熟,就能有新的口粮,到那时大家就不会再挨饿了。
而且在那里,因为是我开发的土地,那里不归朝廷的法律管,所以没有苛捐杂税,大家可以安心种地。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。
我知道大家现在对我可能还心存疑虑,但我向大家保证,只要你们愿意跟着我干,我不会让大家再饿肚子,不会让大家再受贪官污吏的欺负。
愿意跟我走的,就站出来,跟着我去河套,到那里有地种,有饭吃。”
流民们很动心,可是想去并没那么容易:“这位小老爷。俺们家倒是想去,可是俺们家没有粮食,怕是走不到那里去。”
程风笑了:“这位乡亲你只管放心,只要你们决定跟着我出塞去打天下的那一刻起,你们就是我的人,我就保证你们的吃喝不会断,从你加入的那一刻起,保证你每天两顿,一顿都不会少。”
其他的流民还在窃窃私语,还没来得及表态,假山贼头目已经激动地抢先跪地磕头:“多谢公子大恩,我等愿跟随公子出塞,纵是千难万难,只要公子不放弃我等,我等愿为公子肝脑涂地,绝不后悔。”
其他流民见山贼头目带头响应,也纷纷跪地,高呼愿跟随程风出塞。
程风心中一喜,正愁着没有人手跟着出塞,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,竟然轻轻松松的,就得了几百个跟随者。
程风看着跪地的流民,心中感慨万千,大声说道:“大家放心,我程风定不会让你们失望。从现在开始,你们饿饭的日子就算过去了,大家起来吧,收拾收拾,咱们去吴堡。”
流民们欢呼起来,就会收拾起自家的破破烂烂,在护卫队的安排下,往吴堡县行进。
路上又有逃难的灾民听说跟着这支车队有饭吃,也放弃了外逃,纷纷勒紧裤腰带,也跟着车队走。
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听说到了饭点,这支车队就会做很多的粥,免费让大家吃。
这一路上走走停停,等到了吴堡县城外的时候,跟随的人数已经有了六七百人。
然而,车队来到了吴堡县城外,便看见吴堡县城的城门紧紧关闭,城头上旌旗招展,人头攒动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。
“这是把咱们当做流寇啦?”看着城墙上那些严阵以待的守军,程风也是无可奈何。为了不引起误会,队伍离城门远远的便停了下来。
“石达开,上前去叫门。”
石达开拍马上前,高声喊道:“城上守城的军爷,大家守城辛苦,我们是从山东来的商队,要往榆林卫去,请军爷快快打开城门,让我们进城,定有重谢。”
城墙上一名将领模样的人伸头朝下喊道:“你们带着这么多流民,谁知道是不是流寇伪装,不能开门!”
石达开又解释了一番,可对方就是不为所动。石达开只好狐假虎威起来。
石达开语气陡然一变:“城上的守军听好,我们乃是大明巡察使程风的队伍,正代天子巡视天下,马上去通知你们的县令,大明巡察使到了,让他速开城门迎接上官。”
城墙上的将领一听,脸色顿时变了变,大明巡察使,听都没听过,也不知是真是假,自己一小小巡防守卫,也没本事分辨真假,赶紧派人前往县衙通知县令大人。
吴堡县令程世培,崇祯元年的进士,二榜第四十二名,排名也算中规中矩,按说可以到一个中等县去当县令。
只是因为没关系,上县中县或者中等偏下的县,都被别人占了,好的地方也去不了。
没关系的程世培只能到这吴堡县,一个小的不能再小,全县也就几万人口的垃圾小县城当了个县令。
因为这几个月陕西的民变越来越严重,吴堡县周边已经有流寇出现,听说那米脂县都已经被流寇占了。
程世培为了吴堡县城的安全,也是招募了不少的乡勇协助守城。
可守城就需要钱粮,吴堡县太小,实在养不起几个人,程世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也就请了八百多人不到的乡勇,加上那三班的衙役总共也不到一千人守这小县城。
这请的乡勇多了,花费就大,钱粮便捉襟见肘,这不,今日程大县令正坐在县衙正堂,盘算着手里的钱粮唉声叹气,愁眉不展。
自己手里的钱粮实在是支撑不了几天了,也不知道那些流民闹到什么时候才会消停。
正愁眉不展的程县令看见有一衙役匆匆跑进县衙:“县令大人,城外来了一支队伍,说是什么大明巡察使,叫什么程风的,在代天子巡视天下,请大人到城外去迎接。”
“大明巡察使?”程世培忒的一下站了起来,这个大明巡察使他知道,前几日刚在官方的邸报上见到过他的介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