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人解释服务出现的问题,自己是服务人员,对方是客户,对方花了钱却出了问题,当然很不满。
同时他又不知道公司有什么规定,更不清楚为什么有这些规定。
带着不满情绪来问你这些他不知道的事,你显然必须耐心解释才能回应他的不满情绪。
先对人有正确的判断,才能正确的运用其他所有的说话技巧,而所有的说话,也必然都是以人为基础的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说:说话必须对人不对事,才能真正对事不对人。
也正像作者之一的黄执中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所说的那样:“为什么人想要说话?
因为你想接触人,想认识人,想关心人,想改变人。这是说话的本质,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。”
我第一天最先讲的是如何好好说坏话,对应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免坏反馈、避免麻烦;
然后第二天是说话到位,也就是要说话恰当,把话说对;
第三天是讲说话情绪,是想告诉说话这件事在内容之外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;
最后到第四天才讲到人。
但实际上,我们日常说话中,真正的思考如何说话时的顺序应该是倒过来的。
先看人,分清自己的角色是什么,对方的角色是什么,再根据角色判断对方的情绪,想好说话内容之外该注意什么。
然后是决定要说什么话,说多少算说话到位,最后才是如果非要说坏话,怎样才能避免麻烦。
这四个步骤就在教我们如何正确思考说话这件事,才是这本书教给你的最重要的技巧。
我来带你快速回顾一下:虽然我们常说应该对人不对事。
但说话毕竟是一个对人的动作,在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知道该注意什么,才能真的做到对事不对人。
说话对人不对事,有两个技巧:
第一个技巧是“清楚我是谁”。
这个技巧是说,在张嘴说话之前,你应该先想清楚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。
在一场对话中,每个人都有两层角色,社会角色和对话角色,如果自己是员工,对方是老板。
就要尽量在对话中也做下层角色,比如请教者。
而如果对方期待你的对话角色是聆听者,也尽量不要当抢话的话题小偷。
第二个技巧是“知道你是谁”。
这个技巧是说,说话时不仅要知道对方的两层角色。
同时最好还要知道对方的社会角色和对话角色之间有什么冲突?
理解对方说话的苦衷,才能更好地跟对方说话。
说话对人不对事的技巧,虽然是我放在最后讲的。
但我们平时说话应该是最先对人做出判断,然后再选择用什么情绪?
该说多少以及该如何说话,如果必须说坏话要怎么说能避免麻烦。
归根到底,我们是在对人说话,清楚自己是谁,知道对方是谁,才是最重要的说话技巧。
大家可以想一下,你之前是不是也因为没有想清楚自己是谁、对方是谁而说错过话呢?你现在觉得他们的社会角色和对话角色分别应该是什么呢?之前你又搞错成了什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