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她们能做的十分有限,说到底,她们没有权力,没有办法大面积改善女子、改善百姓的生活。
天南海北的聊了一会儿,楚楠问黛玉道,“妹妹这边的兔子养的怎么样?”
黛玉道,“兔皮攒了不少,我走的时候十月,刚让她们把去年的送过去,一共一万多张,就是颜色、质量参差不齐。”
楚楠道,“我走的时候还没收到,好坏无所谓,我也不指着这些赚钱,保暖就好,将士们不冷行。”
黛玉道,“可这些也杯水车薪。”
楚楠道,“没事,姑苏养兔这个走上正轨了,到时候姐妹们都可以搞,甚至可以把养兔的方子散出去,让百姓养了,我们群芳会直接收兔皮,或者我们自己也养。”
楚榕道,“这样好,藏富于民。养了兔子,不管怎么样,我也看了林姐姐送的信,兔子多产,养兔子,百姓总不会缺肉吃;吃了肉,剩的兔皮,她们要不舍得卖,留着给孩子们做些棉袄,以后冬天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冻死了。”
姑娘们听了都叹气。
楚楠道,“黛玉,我之前提的兔毛纺线有没有结果。”
黛玉道,“那边还在试,我走的时候还没消息,这段时间也没来信。”
楚楠道,“要是兔毛、羊毛能纺成线,到时候我们养了长毛的兔子和羊,一年四季都能剪毛,一只羊可以一直剪,可比皮草划算的多。”
卫若竹问道,“你确定兔毛、羊毛能织衣服,能保暖。”
楚楠道,“我确定,兔毛、羊毛都能纺成或粗、或细的线,到时候织成衣服,贴身穿着;还可以织成披肩、披外面。”
楚楠突然一拍脑袋,又道,“要不试着把他们搓一起试试。就像搓麻绳一样。”
卫若竹道,“我这边也安排人试试,反正今年冬天已经过了,明年还有一年时间,不急。而且,到时候羊毛还可以找北疆胡人收,她们有利可图,会不会都去养羊,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边疆之祸。”
楚楠道,“我明年回去找李将军聊聊。这个办法好,养羊的事情,我们不用做,到时候留给胡人做。”
黛玉道,“希望有用,边疆有太平的一日。楠姐姐你说的报纸我也都记着,只是这几年在姑苏不太方便。”
楚楠道,“好,到时候我们姐妹们可以把各地的见闻写了投稿,要有人写话本,也可以投稿,一张报纸也一回,喜欢的人就会一直买了。”
卫若竹道,“报纸,我也听你们说过。我们还可以宣传一下朝廷的政令,免得百姓不知道,让百姓被蒙骗,欺压。”
黛玉道,“可以,那这样报纸不能卖的太贵,成本必须控制。”
张阅道,“我手下有个印刷坊,到时候纸不用太好的,成本价就行,要是卖的多的话,我觉得也有赚头,到时候咱们专门开个印刷坊。”
黛玉道,“思思姐可以发自己做手工的心得、琋琋的画、我的诗、阅阅行商过程中遇到的趣事都可以用。”
姑娘们也能听出里面好处,纷纷许诺,回去找闺蜜,要有才艺的就动员她们给女报投稿,还有之前诗集的诗人们,现成的作者,到时候可以吸引她们来女报。
黛玉道,“到时候我找个院子,我们做女报的根据地,女报的内容审核、姑娘们送的文稿都可以直接送到院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