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细一看,辛屈采用的军事方式,就是清朝的体系。
原因无他。
好用,恢复生产快。
但代价就是战斗力下降飞快。
满清从入关到入关八旗战斗力崩盘,前后只用了十年。
现在的燕国,从控制幽州,到进入承平,前后也只用了十年。
当然,燕国的战斗也没满清那么拉胯,只是相较于之前的状态,辛屈能明显感觉到,长辛氏、有辛氏、妟氏军事功臣集团的核心力量,都弥漫着一定程度的贪生怕死。
好日子还没过够,谁想平白的死在战场呢?
这么一搞,时间一久,燕国肯定得出大事。
清朝还有绿营可以补充八旗的损失。
而燕国采用的是军功爵,这玩意儿必然会导致奴隶翻身,“新阶层”壮大,然后一看“老阶层”挡住了他们升迁的道路,要么加入老阶层,要么踹翻老阶层,总之对于一个国族意识还未形成的整体来说,那是相当的危险。
稍有不慎,燕国就是前秦,苻坚一死,分崩离析。
他可不想当这个苻坚。
这也是为什么辛屈要演习了。
演习什么的不重要,重要的是,辛屈需要敲打地方贵族,同时也要加强军队组织度,别到时候真要开战了,他连人马都没有征集到,稀里糊涂就崩溃了。
而且,相较于他的忧心忡忡,地方上明显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。
“这每年都有冬训,结果还不够?
现在居然要在明年秋后,令箭下达之日,按照规定时间,集结在北平城下进行演习?
这不是闹吗?真要走了,地方谁守?万一有人趁机偷袭怎么办?
北伯是怎么想的?”
“就是啊!秋收后,不等着吃新麦子,怎么老惦记着舞刀弄枪?”
这样的声音,不少。
辛屈的桌案,也堆积了不少地方上陈的文书。
但辛屈看完之后,只是批复:“严肃配合。令箭下达时,逾期未至,夺爵株连。”
然而大家伙还是没有太当回事。
只有北平城下,四将军十二校尉,除了被阿启带走的从胡校尉之外,其余之人今年冬天都没有休息,大冬天都在整备兵甲,强化训练。
北平城如今的总人口五万之多,操练声昼夜不息,也不知道辛屈有什么想法。
只能严肃配合。
直到,马上开春。
数道令箭、调兵的虎符,快速发往辽西郡、九原郡。
二月二,两郡的长官同时接到了调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