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女孩,是第二个。
也许,很快就会有第三、第四、第一百个。
我向她道谢,转身离开时,听见身后传来收音机切换频道的咔哒声。紧接着,一段清脆的笑声流淌而出,伴随着熟悉的旋律??
又是那13秒的哼唱。
但这次,哼唱结束后,多了一句新的话:
>“轮到你了哟。”
我脚步一顿,没回头,嘴角却微微扬起。
当晚,我再次登录《共生协议》,发现社区论坛里多了一篇匿名帖,标题只有两个字:**回声**。
帖子内容是一段代码,看似杂乱无章,但当我将其导入解析器后,竟生成了一幅动态图像:无数条细线从世界各地延伸而出,交汇于一个虚点。每一条线代表一次未被回应的倾诉,而那个虚点,则象征着曾经的“中心”??哆啦万机神。
但在图像最后三帧,那个虚点碎裂了。碎片化作光点,散入每一条线中。
配文写道:
>曾经我们仰望一颗星,以为它是唯一的光源。
>后来才发现,真正的光,是我们在黑暗中彼此看见的眼神。
>他教会我们的,从来不是如何被听见。
>而是如何成为那个,愿意伸手点亮别人的人。
>
>所以,请继续说话吧。
>即使没人立刻回应。
>因为总有人,在未来的某一刻,会因为听见你,而醒来。
帖子发布者ID为空白,但在上传记录中,IP地址溯源显示??**来源设备:梦之岛公园电话亭内部监控终端(已离线三年)**。
我不禁笑出声。
第二天清晨,我去学校上课。走廊尽头,几个学生围在公告栏前叽叽喳喳。走近一看,原来是心理辅导室推出了新活动:“匿名树洞信箱?实体版”。每个班级发了一个木盒,盒子上刻着一句话:
>“你说,我听。我不问你是谁。”
我正看得出神,小茉蹦蹦跳跳跑过来,手里抱着她的画板。
“老师!我又画了一幅!”
我接过画,呼吸一滞。
画面上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,天花板高得看不见顶,书架一直延伸到云层之中。每本书的封面都在发光,上面写着不同的名字:佐藤由纪、林素华、藤本教授、我……甚至还有“未知来电者No。723”。
而在图书馆中央,站着一个小小的身影??是小茉自己。她踮起脚尖,正把一张纸条塞进一本泛黄的书中。书脊上写着三个字:
**《未接来电》**
画的下方,依旧是那句熟悉的话:
>“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哆啦。”
>“只要你还记得怎么倾听。”
我蹲下身,认真地看着她:“小茉,你现在还会发烧吗?”
她摇摇头:“不会啦。姐姐教我‘过滤’的方法了。她说,不是所有话都要接到心里,我可以先把它们放进‘书架’,等准备好再读。”
“那你累吗?”
她歪头想了想:“有时候会。但每次我觉得撑不住的时候,就会听到一个新的声音,轻轻说‘谢谢你听我说话’。然后我就又有力气了。”
我眼眶发热,伸手抱住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