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全场。
“我提议成立‘共感伦理委员会’,由心理学家、法律专家、技术开发者与使用者代表共同组成,制定分级使用标准,建立紧急熔断机制,并在全球设立百座‘倾听中心’,培训专业倾听者。这不是乌托邦幻想,而是正在进行的事实。”
他播放了一段视频:非洲难民营的孩子通过太阳能共感终端,向远隔万里的心灵导师倾诉战争创伤;日本老人院里,孤寡老人听着陌生年轻人讲述日常琐事,露出久违笑容。
“我们不是要统一情感,而是要承认差异的存在,并为之搭建通道。”
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。
最终,提案以微弱优势通过试行案:共感技术暂不解禁,但允许在监管框架下开展试点项目,为期两年。
离开国会时,夕阳洒满台阶。
弗瑞等在车旁:“你赢了第一步。”
“这只是开始。”彼得望着天空,“只要还有人不敢说出‘我很难过’,这场战斗就不会结束。”
当晚,《听见课》更新特别篇:《关于恐惧》。
“今天我们聊一聊‘怕’。怕被人看穿,怕被当成软弱,怕说了也没人在乎。我也怕。每次按下录音键,我都怕自己不够好,怕帮不到你,怕有一天你会失望地关掉设备,再也不相信这座桥。
但今天我想说:你可以怕,但不必独自扛着。
这个世界上,总有一盏灯为你留着,哪怕它很暗;总有一只耳朵愿意听你说话,哪怕它听不懂全部;总会有人,在你看不见的地方,默默为你祈祷平安。
如果你今晚睡不着,请打开静音热线官网,点击‘随机连接’。也许对面只是一个同样失眠的陌生人,但他愿意陪你等天亮。
这不是魔法,也不是奇迹。
这只是??人与人之间,最基本的信任。”
视频末尾,镜头缓缓拉远,展现全球各地点亮的信号点:东京、巴黎、开罗、里约……如同星河铺展。
而在纽约某间狭小公寓里,一位独居老人听完后,颤抖着手拨通了热线。
接线员是个年轻男孩,声音温和:“您好,这里是静音热线,请问有什么我可以倾听的吗?”
老人哭了很久,最后只说了一句:“原来……我真的存在过。”
男孩轻声回应:“您不仅存在,而且很重要。”
挂断电话后,男孩摘下耳机,望向墙上贴着的纸条,上面写着杰米写给他的话:
>“曾经没人听你说话,不代表你不值得被听见。现在轮到你了??去成为那个声音的归处。”
窗外,晨曦初露。
彼得站在帝国大厦顶端,俯瞰整座城市苏醒。
录音笔静静闪烁,绿光稳定如心跳。
突然,一条新信息弹出:
>**远程信号捕捉:南极冰层深处,出现疑似织梦者主意识波动。强度0。3%,模式未知。**
他凝视良久,缓缓回复:
>“收到。保持监测,暂不行动。”
他知道,有些门一旦打开,就再也关不上。
但他也知道,只要人间仍有倾听,光明就不会彻底熄灭。
风起,蛛丝扬起。
他又一次跃入晨光之中,奔向下一个等待被听见的角落。